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湖北省枣阳市中华按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调查
万伦, 张华勋, 夏菁, 吴冬妮, 张娟, 曹慕民, 朱红
摘要67)      PDF (616KB)(645)   
目的 以湖北省枣阳市野外中华按蚊为对象,测定其对溴氰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和马拉硫磷等杀虫剂的敏感性,为湖北省传疟媒介的控制工作提供科学参考。 方法 以湖北省枣阳市为调查点,分别于2019年7月和2021年7月在牛棚捕捉中华按蚊,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滤纸接触筒法测定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和马拉硫磷的敏感性。2019年每种杀虫剂重复测定4组,2021年每种杀虫剂重复测定6组。测定过程中,记录中华按蚊接触药膜滤纸10、15、20、30、40、50及60 min后的击倒数。接触杀虫剂药膜滤纸60 min后,将所有受试的中华按蚊成虫转移到恢复筒,24 h后记录蚊虫死亡情况,应用WHO抗药性评价标准确定抗性级别。采用Excel 2007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 17.0软件分析2019和2021年试验组接触药膜滤纸60 min后的击倒率差异。击倒率差异的比较采用 χ 2检验分析。 结果 2019和2021年溴氰菊酯试验组60 min击倒率分别为2.00%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9.800, P=0.007);24 h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74%和15.67%。2019和2021年高效氟氯氰菊酯试验组60 min击倒率分别为0和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6.400, P=0.011);24 h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7.04%和4.36%。2019和2021年马拉硫磷试验组60 min击倒率分别为3.06%和3.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 2=8.000, P=0.156);24 h校正死亡率分别为55.58%和82.24%。2019和2021年,溴氰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和马拉硫磷试验组抗性级别均为抗性。 结论 湖北省枣阳市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和马拉硫磷均产生了抗性,后期应进一步加强抗药性监测,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2023, 34 (2): 222-226.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3.02.013
三峡工程建设对湖北省兴山县肺吸虫病流行影响的调查
董小蓉, 张华勋, 崔雪峰, 曹慕民, 夏菁, 吴冬妮
摘要252)      PDF (844KB)(822)   
目的 了解三峡工程建设对兴山县肺吸虫病感染与患病的影响。 方法 于2012-2016年对兴山县开展4次肺吸虫病感染情况调查,内容包括人群血清学检测和溪蟹囊蚴感染率检测,并收集三峡工程建设前、建设初始及蓄水阶段的肺吸虫病流行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三峡大坝建成后开展的4次调查,共检测人群1128人,人群血清学阳性率为2.57%(29/1128),以2012年南阳镇阳性率最高为8.12%(25/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64.313, P=0.000);采集溪蟹340只,总阳性率为27.94%(95/340),其中以古夫镇感染率最高为48.80%(61/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22.942, P=0.000);工程建设前溪蟹感染率为28.48%(501/1759),竣工后的溪蟹感染率为27.94%(95/340),均高于建设开始时的感染率(57/298,19.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11.348, P=0.003);人群血清学阳性率由于检测方法的不同未做比较。 结论 兴山县溪蟹感染率依然较高,由于三峡大坝建设对环境的改变,出现了新的溪蟹囊蚴高感染率地区,应持续开展监测防控和健康教育宣传,以免出现肺吸虫病暴发流行。
2017, 28 (5): 473-475.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5.016
湖北省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的抗药性监测
裴速建,张华勋,李凯杰,胡乐群,夏菁,尚晓鹏
摘要322)      PDF (567KB)(867)   
目的 了解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抗药性现状,为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WHO的成蚊滤纸接触法,观察首只蚊虫击倒时间、击倒率和死亡率,以区分剂量判定抗性级别。结果 江陵县、襄州区、枣阳市、通城县、天门市、夷陵区、武穴市、广水市、曾都区、京山县和恩施市被溴氰菊酯击倒的首只中华按蚊时间分别为6、20、11、9、20、6、30、5、14、25和23 min,60 min时的击倒率(%)分别为9.62、7.69、14.55、2.11、3.00、48.94、2.80、10.78、14.00、1.00和3.06; 11个地区中华按蚊在溴氰菊酯区分剂量作用下的死亡率除恩施市为70.85%外,其余均<50.00%,为高抗群体。 结论 湖北区域范围内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的抗击倒力强,抗性程度高,抗性发展快,应加强监测,现场应用宜适当加大使用剂量,确保防制效果。
2014, 25 (1): 18-20.    doi: 10.11853/j.issn.1003.4692.2014.01.005
湖北省疟疾流行态势与控制的分析
黄光全,袁方玉,陈国英,裴速建,张华勋,胡乐群,桂爱芳,刘井元,林文
摘要1146)      PDF (368KB)(919)   

【摘要】 目的 掌握全省疟疾流行态势,探索有效的抗疟措施。方法 收集湖北省疟疾防治资料、现场调查和疟疾监测结果,统计网报疟疾疫情,分析疟疾流行态势与抗疟措施。结果 2007年湖北省报告疟疾病例1769例,其中本地病例1721例,占97.29%,输入病例48例(间日疟34例、恶性疟14例),占2.71%。报告现症患者治疗1769例,治疗率100%,疟史及重点人群休治8345人,休治率95.47%,预防服药22 731人,服药率84.17%。现场走访调查2497人,发现疟疾病例37例,治疗37例,正规治疗36例,正规治疗率97.30%。疫情报告36例,漏报1例,漏报率2.78%。疟疾监测点报告疟疾发病79例(28.01/万),比2006年(92例)下降14.13%。中华按蚊平均叮人率8.26只/(人·夜),比2006年〔4.08只/(人·夜)〕上升了102%,嗜人按蚊叮人率0.30只/(人·夜),比2006年〔(0.26只/(人·夜)〕上升了15.38%。 结论 本地疟疾发病基本稳定,输入性疟疾上升,根治传染源措施有效。

2009, 20 (3): 240-243.
1994-2007年湖北省疟疾流行态势分析
裴速建, 袁方玉, 黄光全, 胡乐群, 张华勋, 刘井元, 陈国英, 陈辉
摘要1156)      PDF (362KB)(870)   

【摘要】 目的 掌握湖北省疟疾流行态势,巩固其防治成果。方法 收集1994-2007年湖北省疟疾疫情,分析疟疾流行现状和变化规律。结果 疟疾发病例数从1994年的4527例下降至2007年的1769例, 下降了60.92%, 但14年间疟疾疫情出现不断的波动起伏, 时有局部暴发点出现, 中华按蚊疟区平均年发病率0.13/万, 嗜人按蚊疟区平均年发病率1.99/万, 80%以上的疟疾病例集中在占全省总人口26.37%的嗜人按蚊疟区。结论 湖北省疟区分布及流行态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嗜人按蚊疟区是今后疟疾防治工作的重点、难点,应引起高度重视。

2009, 20 (2): 156-158.
湖北省三县(市)媒介按蚊抗药性的现场调查
余品红;胡乐群;刘井元; 黄光全; 张华勋; 陈辉; 张迟; 裴速建
摘要1436)      PDF (216KB)(1093)   
目的 了解媒介按蚊对DDT和溴氰菊酯的抗药性,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WHO成蚊滤纸接触法,观察蚊虫击倒率和死亡率,以Finney机率分析法进行对数-机率分析。结果 湖北省京山县、安陆市和孝昌县媒介按蚊对DDT和溴氰菊酯区分剂量击倒率均<20%,死亡率均<50%,为高抗群体;对DDT的KT50分别为1718.63、343.73和624.45min,具有很强的抗击倒力,其LC 50均>4%,与1996年调查结果一致;对溴氰菊酯的KT 50分别为227.78、138.41和263.41min,比1996年分别提高34、20和44倍,其LT 50为684.12min,比1998年提高了306倍。结论 DDT停用多年后抗药性未明显下降,而溴氰菊酯的抗药性则呈几百倍的速度发展,可能成为拟除虫菊酯和DDT应用的最大障碍,应定期进行监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PCR技术在赫坎按蚊复合体近缘种鉴别中的应用
陈国英1;黄光全1;周华云2;张华勋1;李书华1;王伟民2;曹俊2;袁方玉1
摘要1383)      PDF (172KB)(603)   
目的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分析湖北省不同地区媒介按蚊的种型。方法 采用传统的形态学方法和新建立的基因鉴别技术对现场捕获的按蚊分别进行形态特征鉴别和基因鉴别及比较。结果 现场捕获181只按蚊,形态学确认176只为中华按蚊,而PCR鉴定172只为中华按蚊,另4只为八代按蚊;经形态学特征鉴别的5只嗜人按蚊中,PCR鉴别有4只为嗜人按蚊,另1只为八代按蚊。结论 采用PCR基因鉴别技术能准确鉴别赫坎按蚊种团内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八代按蚊等近缘种按蚊,较传统的按蚊形态学鉴别方法准确,适用于复合媒介地区的疟疾媒介调查和监测。
湖北省嗜人按蚊分布区不同灭蚊措施的效果评价
黄光全1;张华勋1;李汉帆1;陈国英1;兰明祥2;刘井元1;罗山虎2
摘要1345)      PDF (103KB)(683)   
目的 评价嗜人按蚊分布区不同灭蚊措施的疟疾防制效果。方法 比较分析2.5%溴氰菊酯(15mg/m 2)浸帐,结合用5%氯氰菊酯(25mg/m 2)对畜房、人群活动场所、卧室作滞留喷洒灭蚊措施与仅采用2.5%溴氰菊酯(15mg/m 2)浸帐灭蚊措施对控制嗜人按蚊密度和降低疟疾发病率的效果。结果 浸帐加喷洒措施区,人帐、半通宵、牛栏、猪栏嗜人按蚊密度平均下降率83.77%,叮人率下降98.46%,疟疾发病率下降100.00%。单一浸帐措施区各场所嗜人按蚊密度平均下降49.89%,叮人率下降92.00%,疟疾发病率下降90.91%,经统计学处理,2种措施对降低疟疾发病率和嗜人按蚊叮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0000086~0.9962, P>0.05)。结论 浸帐灭蚊措施比浸帐加喷洒措施经济,且降低嗜人按蚊叮人率和疟疾发病率效果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湖北省1994至2003年疟疾发病与媒介分布
陈国英;左胜利;黄光全;张华勋;裴速建;桂爱芳;胡乐群
摘要1345)      PDF (92KB)(763)   
目的 了解传疟媒介在湖北省的分布规律及范围以及与疟疾发病的关系。方法调查各县(市)疟疾发病情况及当地传播媒介种类和分布规律。结果湖北省疟疾流行的媒介有单纯中华按蚊疟区以及兼有嗜人按蚊疟区,通过人血指数调查,嗜人按蚊的媒介能量平均高出中华按蚊的44.47倍。嗜人按蚊区疟疾发病数占全省发病数的81.38%~93.84%。结论湖北省疟疾近10年流行主要是在有嗜人按蚊的地区。其特点是发病率高、波动大,有些已形成顽固的疫点,目前防制重点应放在有嗜人按蚊的地区。
湖北省嗜人按蚊分布区不同抗疟措施的研究
张华勋1;黄光全1;兰明祥2;陈国英1;李汉帆1;刘立新2;罗山虎2;刘井元1;余品红1;张吉斌1;明桂珍1;张绍清1
摘要1178)      PDF (107KB)(681)   
目的探索有效地控制嗜人按蚊密度和降低疟疾发病率的措施。方法选择自然条件、疟疾发病率、人口数基本相同的3个区。各区在控制传染源的基础上,其中一区连续两年采用2.5%溴氰菊酯(15mg/m 2)浸帐灭蚊;另一区在浸帐同时对畜房、人群活动场所采用5%氯氰菊酯(25mg/m 2)滞留喷洒灭蚊。各区观察病原学和昆虫学各项指标。结果浸帐喷洒区人房、室外人帐诱、牛栏、猪栏等嗜人按蚊密度年平均分别下降100.00%、71.96%、94.01%、67.42%;单一浸帐区除室外人诱密度上升12.38%外,其他场所依次下降99.63%、18.71%、69.44%。嗜人按蚊叮人率浸帐喷洒区为0.1111,浸帐区为0.2222,对照区为1.1688。浸帐喷洒区、单一浸帐区、对照区疟疾发病率年平均分别下降73.12%、57.71%、65.71%。结论单一浸帐和浸帐喷洒灭蚊均能降低人房内嗜人按蚊密度,后者各场所密度比前者降低的快。
大洪山南部嗜人按蚊生态及吸血趋性的研究
黄光全1;李汉帆1;张华勋1;兰明祥2;陈国英1;刘立新2;罗山虎2;刘井元1;余品红1;张吉斌1;明桂珍1;张绍清1
摘要959)      PDF (109KB)(654)   
目的:查明嗜人按蚊生态习性及吸血趋性,为制定疟疾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7~9月每旬1次,调查嗜人按蚊在人房、牛栏、猪栏内密度,室外人帐诱蚊密度及季节和夜间活动高峰。调查该蚊对不同宿主吸血趋性和栖性、吸血习性。结果:嗜人按蚊在人房内平均密度为5.70只50顶,室外人帐诱7.44只(人·半通宵),牛栏6.41只(人工·h),猪栏2.37只(人工·h)。嗜人按蚊季节高峰为8月下旬至9月上旬,夜间活动高峰为23时~1时,叮人率为5.0493。吸血习性为0.2406,比中华按蚊高7.76倍,趋吸人血蚊占89.75%。传疟能量为1.7315,比中华按蚊高8.25倍。结论:嗜人按蚊主要栖息在人房,趋吸人血,是主要的传疟媒介。
湖北省嗜人按蚊分布、生态与传疟作用研究
黄光全; 张华勋; 刘井元; 袁方玉; 余品红; 陈国英; 明桂珍; 张吉斌; 徐博钊
摘要1145)      PDF (108KB)(690)   
目的:查明湖北省嗜人按蚊分布范围、生态习性与传疟作用。方法:全省定点和扩大范围调查嗜人按蚊分布,以卵块和成蚊形态鉴定蚊种,观察嗜人按蚊成蚊的生态及传疟能量。结果:全省调查42个县(市区场)287个乡镇1151个村,捕获按蚊57448只,鉴定46130只,其中嗜人按蚊3967只,中华按蚊42014只,八代按蚊149只,在19个县(市区场)104个乡镇696个村发现有嗜人按蚊分布。范围人口约1456万,面积4.6万km 2。嗜人按蚊夜间活动高峰在0~2时,白天主要栖息在人房,其次为牛房及猪栏,构成比依次为84.40%、10.30%、9.25%,少数栖息于室外。该蚊吸人血指数为0.868。传疟能量5~11月平均为0.0667,比同域中华按蚊(0.0015)高44.47倍。结论:嗜人按蚊分布在大洪山麓与桐柏山之间的低山、丘陵、岗地及江汉平原结合部,是鄂中疟疾的重要传播媒介。
鄂中江汉平原结合部嗜人按蚊延伸范围研究
黄光全; 张华勋; 刘井元; 徐博钊; 张绍清
摘要906)      PDF (80KB)(625)   
目的:了解嗜人按蚊向江汉平原区延伸的范围。方法:以浅丘平原结合部嗜人按蚊村点为起点向江汉平原腹地垂直定点、定距离调查,捕捉人房及帐内按蚊,按照蚊卵及成蚊形态鉴定蚊种。结果:共调查24个村点,捕按蚊2988只,除在原嗜人按蚊村点发现嗜人按蚊外,相距嗜人按蚊村点2~40km、面积约260km 2内均未发现该蚊。结论:浅丘与平原结合部的嗜人按蚊未向江汉平原腹地延伸。
湖北省1971至1997年疟疾流行态势分析
张华勋; 黄光全; 陈国英
摘要1132)      PDF (79KB)(581)   
目的:掌握疟疾流行态势。方法:分析各县(市)疟疾疫情报告。结果:全省疟疾流行可分为4个时期,即暴发流行期(1971~1977)、流行期(1978~1986)、基本控制期(1987~1992)、流行稳定期(1993~1997)。经分析表明:在不同的疟疾流行期及不同媒介地区,随着发病率的不同,疟疾病人分布范围及发病高峰日、流行期亦不同。结论:27年间疟疾发病率逐年下降,并形成一定的周期性,年均下降速率为27.07%。
停用溴氰菊酯浸泡蚊帐后嗜人按蚊密度与疟疾发病情况
黄光全1; 张华勋1; 余品红1; 刘井元1; 兰明祥2; 黄炳忠3
摘要1504)      PDF (93KB)(2546)   
目的:观察停用溴氰菊酯浸泡蚊帐后嗜人按蚊密度与疟疾发病情况。方法:白天用指管扣捕蚊帐内按蚊,并分类计数;同时收集观察区疟疾发病情况。结果:嗜人按蚊密度(只/帐)灭蚊前平均为0.53,灭后降为0,停用药物蚊帐后第1~3年分别为0.029、0.056、0.28;疟疾发病率(例/万)灭蚊前平均为51.17,灭蚊期降至4.10,停用药帐后第1~3年分别为4.63、14.55、9.50。结论:溴氰菊酯浸帐灭蚊,能迅速降低嗜人按蚊密度和疟疾发病率;但停用药帐后,嗜人按蚊密度和疟疾发病率均呈逐年回升趋势。
湖北省浅丘双季稻区嗜人按蚊生态及传疟作用
黄光全; 黄晓波; 张华勋; 陈刚; 闵建生; 李飞; 蔡全民
摘要1013)      PDF (1018KB)(579)   
本文报道浅丘与平原接壤地带双季水稻区嗜人按蚊的生态习性及传疟作用,调查结果表明浅丘与平原交接地段嗜人按蚊成蚊主要栖息在人房内,室内平均密度为0.46只/帐,在繁殖季节该蚊有两个季节性高峰,第1高峰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第2高峰为9月中、下旬,该蚊在人房、牛房、猪栏、室外诱蚊笼内所占的按蚊构成比依次为84.04%、10.30%、9.25%、0%。该蚊嗜吸人血,传疟能量为0.1379。